接受化療前的準備

化療通常由一位腫瘤科醫生和專科護士主理,另藥劑師、物理治療師、心理學家、營養師等醫護人員也可能會參與。

 

醫生會向病人解釋為甚麼施用化療和應如何作好準備。

 

化療的時間視乎癌症的種類、擴散情況、使用的藥物、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成效而定。
 

患者接受化療之前、期間和之後或須接受多項測試,包括:

  • 驗血及驗尿 — 檢查血細胞數量(各種血細胞的數目)和腎及肝功能
  • 量血壓;
  • 心電圖(ECG) — 評估心臟健康狀況
  • 肺功能測試 — 評估肺部健康狀況
  • X光、電腦斷層掃描(CT Scan)或磁力共振掃描(MRI Scan)

醫生亦可能量度患者的身高及體重,據此釐定化療藥物的適當劑量。
 

化療可選用在家中自行服藥片或塗藥膏的治療,至於注射或靜脈輸入藥物則通常要到醫院或日間癌症治療中心進行,但有些病人也可以在家中接受化療。
 

醫生會向患者解釋化療前、期間和之後的情況,讓患者充分了解,此時若有任何疑問可詢問清楚,包括治療的風險、好處及其他可採取的替代方案,讓患者作出知情的決定,然後同意醫生進行治療。醫生或會請病人正式簽署同意書。

化療期間

化療藥物可以多種方式施用,最常見的是輸液到血液(靜脈化療)或病人可口服的藥片或膠囊。
 

其他使用化療藥物的方法包括:

  • 在脊髓周圍注射藥物(鞘內注射)
  • 在肌肉注射藥物 — 通常是大腿或臀部(肌肉注射)
  • 在皮膚下注射藥物(皮下注射)
  • 在受影響體腔(如膀胱)注射藥物(內腔化療)
  • 皮膚癌症的化療藥膏

患者如接受靜脈化療,可選擇下列方法輸液到靜脈:

  • 在手臂或手背靜脈插入幼管
  • 在胸部插入幼管到心臟附近的主靜脈(中央靜脈導管) — 管道可留在該處數月,方便注射藥物
  • 在臂彎靜脈插入幼管,一直穿透直至進入心臟附近的靜脈(周緣插入型中央靜脈導管) — 這種導管亦可保留在原位多月
  • 在手臂或胸部皮下靜脈插入末端開口(盒)的幼管(稱為植入式導管或藥盒) —藥物通過針輸入藥盒
  • 輸液泵 — 連接至體側中央靜脈導管或中央靜脈插管的手提式泵,在一段指定時間內輸送正確劑量的化療藥物。
     

化療一般分為多次療程,每次療程由30分鐘至數小時不等。治療後患者可休養一段時間,由數天至數星期不等,讓身體復原。治療和休養期結合成為一個周期,患者可能須接受多個周期的治療,主要視乎癌症對化療的反應。
 

醫生會向患者詳細解釋治療的進程。

化療後復康

醫生或護士會向病人說明化療後的情況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。有些患者接受化療期間及其後均可正常生活,有少部分人更會因為癌症徵狀消失而比以往感覺更舒適,但大部分化療病人的日常生活都會受影響,其中疲倦是最大問題,往往導致患者無法從事全職工作或正常體力勞動。患者應按自己的步伐慢慢適應,切勿過勞,特別是剛完成治療的病人更應注意(詳情請參閱常問問題)。

化療有甚麼風險?

化療存在一些風險,由於風險因人而異,所以本文不會列述它們出現的機率。有關個人風險詳情請諮詢醫生。

副作用

副作用是成功治療後的不適反應,但通常只會維持一段短暫時間。

 

化療不但殺滅癌細胞,還會一併殺死其他快速分裂的細胞,包括骨髓和皮膚細胞、製造頭髮的細胞、口腔壁及消化系統壁細胞。這些健康細胞受損可能造成下列副作用:

  • 疲倦
  • 嘔吐
  • 腹瀉
  • 頭髮稀疏或脫髮
  • 口痛、口腔潰瘍或味覺改變
  • 手腳麻木或有「針刺感」
  • 氣促
  • 皮膚變化 — 皮膚或會乾燥或變色
  • 聽覺變化 — 有些病人會耳鳴

化療的副作用因藥而異,因人而異。醫生會向病人講解其所選化療種類可能引起的副作用。
 

許多副作用也可透過其他藥物控制。例如,化療期間嘔吐可服用止嘔藥物。

 

化療的副作用,例如嘔吐和腹瀉,或會影響避孕丸的藥效。女性患者應避免在治療期間懷孕,因化療藥物可能損害胎兒。

 

某些化療藥物會影響生育能力,部分婦女更會提前進入更年期,所以開始療程之前必須與醫生詳細討論有關風險,醫生或會建議女性患者儲存卵子、胚胎、卵巢組織或精子以便日後進行生育治療(詳情請參閱常問問題)。

 

某些化療藥物可能略為提高日後患上一種稱為「骨髓白血病」血癌的風險,病人多年後患上白血病的具體風險視乎化療的劑量而定,詳情可請教醫生。
 

不同的化療藥物可能引起不同的副作用,所以患者必須與醫生商討具體療法。

最後更新日期: 2017年8月
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卓健醫療的醫生覆核。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可視作醫療建議,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咨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