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甚麼會患上焦慮症?

焦慮症目前沒有明確的成因和形成機制,但普遍認為是由心理、環境、生理和遺傳等多項因素相互影響,並觸發持續焦慮。

1. 心理因素 

想法悲觀、自我要求過高、容易緊張等性格會較易帶來焦慮。

2. 環境因素 

生活環境中的困難、衝突等事件、工作問題、社交問題、家庭問題或財政問題都有可能帶來壓力,增加患病機會;若果以往曾經歷不愉快的事情而造成陰影或創傷,亦有可能是焦慮的成因之一。

3. 生理和遺傳因素 

生理健康亦會影響心理健康,例如長期病患者會較容易覺得焦慮;另外遺傳亦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引起焦慮症。

焦慮症有什麼病徵?

焦慮症一般會出現以下病徵:精神方面會出現無法集中精神、脾氣暴躁、失眠、經常憂慮、難以平靜等 ; 而身體方面可能會出現暈眩、心跳、心悸、心跳加速、經常流汗、氣管有哽塞感、氣喘、胸口痛、作悶作嘔、腹部不適、手腳麻痺等。

如何治療和紓緩焦慮症?

目前較有效的焦慮症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,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同時接受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以提高治療成效。


而患者日常亦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控制及預防焦慮症 : 

  • 學習放鬆身心:透過冥想或呼吸練習,如腹式呼吸法,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,緩慢及有規律地深呼吸,從而放鬆全身肌肉,達至身心鬆弛的效果。
  • 接納焦慮情緒:嘗試接納焦慮作爲一個正常的情緒反應,而且要多加肯定自己優點,提升抗逆能力。面對問題時,嘗試一步一步地解決,同時保持積極客觀,避免在腦海裏將事件轉牛角尖。
  • 與身邊人傾訴:平日要嘗試結交可以信任依賴的親友,建立起感情支援系統,在壓力來襲時,可與信任的人傾訴商量,渲導情緒。
  • 建立健康生活模式:健康的生活模式有助減少焦慮,盡量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,因為咖啡因有可能誘發焦慮情緒,同時亦應該避免飲用含酒精飲品及減少糖份的攝取量;每天保持均衡飲食和充足及定時睡眠休息;恆常運動亦有助減壓及改善情緒,例如行山、瑜伽等。
最後更新日期: 2019年10月
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卓健醫療的醫生覆核。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可視作醫療建議,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咨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