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疫後調理及復康
中醫認為COVID由「疫癘」之氣引起,病因多以 「濕毒」為主,病位主要在肺,但亦會影響脾胃功能。中醫會根據病徵、氣候特點及不同體質等情況,辨證論治,對症下藥治療以舒緩症狀並加快痊癒速度,同時減少引發重症、復陽及重症後肺纖維化等問題發生。
中醫會按臨床表現不同作分期辨證論治。
中醫認為COVID由「疫癘」之氣引起,病因多以 「濕毒」為主,病位主要在肺,但亦會影響脾胃功能。中醫會根據病徵、氣候特點及不同體質等情況,辨證論治,對症下藥治療以舒緩症狀並加快痊癒速度,同時減少引發重症、復陽及重症後肺纖維化等問題發生。
中醫會按臨床表現不同作分期辨證論治。
患者可能會有風寒襲表證、風熱襲表證、表寒裏熱證(或兼夾濕證),主症包括微惡寒、發熱或不發熱、頭痛、乾咳、身倦乏力、口乾、口苦、無汗或汗出不暢,或見納呆、噁心、嘔吐、便軟等。
治療原則可包括祛風熱、祛風寒、化濕、解表等方法。常用處方包括桂枝湯、小柴胡湯、藿香正氣散等。
患者可能會發展為寒濕鬱肺證、濕熱蘊肺證、濕毒鬱肺證、寒濕阻肺證等。
治療原則可包括清熱、散寒、解毒、化濕等方法。常用處方包括清瘟敗毒飲、甘露消毒丹等。
患者亦有機會出現危重症候如疫毒閉肺證和氣營兩燔證。
治療原則可包括扶正、祛邪、強心 通脈、涼血活血、 化瘀化痰。常用處方包括清營湯合生脈、復脈湯等。
患者可出現肺脾氣虛證、氣陰兩虛證、氣虛挾瘀證。
治療原則可包括益氣養陰、潤肺、 健脾化濕。常用處方包括生脈散、沙參麥冬湯、參苓白朮散、清燥救肺湯等。若發展肺纖維化,輔以涼血散瘀之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