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足口病 | 甚麼是手足口病?
甚麽是手足口病?
手足口病主要由各種腸病毒引起,患者以兒童為主,但任何年齡的人士都可以患上手足口病。在香港,一般每年5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;不過10月至12月亦可能會出現小型的高峰期。在眾多種腸病毒中,尤其以腸病毒71型有較大機會引致嚴重併發症(如病毒性腦膜炎、腦炎、類小兒科症癱瘓等)。
手足口病主要由各種腸病毒引起,患者以兒童為主,但任何年齡的人士都可以患上手足口病。在香港,一般每年5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;不過10月至12月亦可能會出現小型的高峰期。在眾多種腸病毒中,尤其以腸病毒71型有較大機會引致嚴重併發症(如病毒性腦膜炎、腦炎、類小兒科症癱瘓等)。
大部份患者的病徵輕微,約7至10日內就可康復,一般初期會發高燒、沒有胃口、疲累及喉嚨痛,發燒一兩天後,口腔內可能會出現小紅點或水疱,位置包括舌頭、牙肉及口腔兩邊內側,而手掌腳掌、臀部及生殖器官,都有機會出現不痕癢的紅疹,有時或會帶有小水疱,有部分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病徵,或只是出現皮疹和口腔潰瘍。
手足口病主要透過口沫傳染,包括患者的唾液、鼻或喉嚨分泌物,又或接觸到患者穿破的水疱、糞便,或其他受污染物件而傳播。
腸病毒的傳染性十分高,尤其是患者染病後首個星期,病毒更可能隨着患者糞便排放而持續傳播數星期。
任何年齡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有機會患上手足口病,成人個案偶有發生,不過兒童比成人更常患上手足口病。原因是兒童較常把手放入口中、或直接摸鼻或眼,若果雙手接觸到病毒又沒有及時清潔,便容易受到感染。而且學校是群體生活的地方,會時常接觸到其他小朋友,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機會。
另外現時沒有藥物治療手足口病,患者主要透過補充充足水份及休息來痊癒,另外醫生亦會使用藥物去紓緩患者口腔潰瘍的痛楚。如兒童患上手足口病,應暫停上學及參加集體活動; 如感染了腸病毒71型,即使康復後亦應在家中休息多兩星期才上學,避免將病毒傳給其他人 。
手足口病痊癒後,我們會對相應的腸病毒產生抗體,但由於手足口病可以由不同型號的腸病毒導致,如果下次感染不同的腸病毒,不會有免疫效果。
由於沒有任何疫苗預防手足口病,大家可以採取以下方法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:
1. 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
2.保持環境衛生